維基大典:卷首
外觀
![]() ![]() 卓著
![]() 琉球國在東海上,據山而立國。當海道要衝,商賈輻輳,號「萬國津梁」。初不通中國。天孫氏為國君始,其裔為王,既而交讓,歷萬七千八百有二年,為利勇所篡。浦添按司舜天以兵平之,代王琉球。傳三世,英祖受禪。時值元代,元世祖遣官招諭之,不能達;元成宗遣兵來攻,亦不能克。明洪武初,英祖裔孫政微德衰,按司蜂起稱雄,國分為三:曰山北、曰中山、曰山南。五年,明太祖遣使告其國。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朝貢,琉球始通中國。時三王爭雄,相伐不靖。太祖乃命內史監丞梁民賜之勅,令罷兵息民,三王並奉命。 時中山王武寧,壞覆先君之典刑,國人敢怨而不敢言。南山佐敷太守尚巴志甚得民心,遂北伐中山奪其國,立父思紹為王。臣民皆悅,中山益強,北伐南平。至尚巴志一統三國,都首里,更號「琉球」,遂開尚氏之基。其後篡弒頻仍。及泰久立,琉球始安。是時,琉球商賈輻輳,大致昇平。王命輔臣鑄萬國津梁巨鐘,用彰其功。泰久薨,子德立,殘害益甚。群臣弒尚德,立其臣圓。萬曆間,日本國關白欲伐朝鮮,遣使往招琉球,不從。後薩州遣勁兵三千入境,三月初二破首里,殘破其都,大肆焚掠,擄其王。旋釋歸。日人遣兵,監其內政。自是,兼附日本薩州。後詔改沖繩縣。琉球王泰遣使赴清,盡訴其事。清亦交涉於日,日本不報。及清事日敗績,日人遂據琉球。![]() ![]() 正典
|
|
![]() ![]() 鑒賞
![]() 暮從碧山下,山月隨人歸。 卻顧所來徑,蒼蒼橫翠微。 相攜及田家,童稚開荊扉。 綠竹入幽徑,青蘿拂行衣。 歡言得所憩,美酒聊共揮。 長歌吟松風,曲盡河星稀。 我醉君復樂,陶然共忘機。
太白此作,清麗之極,而固有太白之風在焉。太白非不能工於微,如「綠竹入幽徑,青蘿拂行衣」,「山月隨人歸」,皆微末委婉之致也;而至於壯景之「長歌吟松風,曲盡河星稀」,汪洋浩大,而清麗愈甚。
![]() ![]() ![]() 世事
是歲乃平年,日本紀為令和七年,中華民國紀為一百一十四年,朝鮮紀為主體一百一十四年。
|